“人肉开盒”,原来离我们这么近!
“开盒”,即利用黑客软件,盗取个人及家人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身份证号、社保卡号、银行卡账号、个人证件照片等个人信息。
网上闹得沸沸扬扬的“人肉开盒”,到底有多恐怖?
最近b站通报了一则未成年人“开盒”案例。事件牵涉18个省市,主要活动人员居然还是两名未成年人,在境外平台有组织的煽动。
新闻图源:澎湃
一位女主播小李,直播时从不露脸,用的都是网名和虚拟形象,也从未在直播间提及自己的身份信息。
可前段时间,她的所有隐私,突然被公开在一个“人肉开盒”的群里:手机号、姓名、户籍地、就读的学校、社保记录都赤裸裸地被列成表格。
而这,仅仅是个开始。
接下来,小李不断接到骚扰电话。
有时候深夜接起,对方不说话,只有缓慢的呼吸声,十分吓人。
除了恐怖电话,小李又收到匿名邮件。有人给她发了一段文字,里面配了8只眼睛的表情,让人不寒而栗。
图源:网络
随后,又有人给她发了封邮件,里面是小李的个人信息汇总,最后彻底逼疯了他。小李的遭遇,只是无数被开盒者的缩影。
甚至有“开盒”受害者表示,自己刚补办身份证不久,就有人就能将新的证件照截屏发给他。
所以他们才会说,没有经历过被开盒的人,永远都不会知道有多可怕。
从普通人到明星,无一幸免
“人肉开盒”又称“开盒挂人”,也是以人肉搜索为延伸,但论破坏力,要比人肉搜索更狠。
因为“开盒”,不是简单的人肉你,曝光你的行为。而是在网络上发动一群人,分工合作追踪、掌握受害者的所有社交账号、线下的一举一动,然后集体攻击、恐吓。
除了恐吓,开盒者还会让受害者“社死”。
根据他的信息拿到其家人、朋友、同学、同事、领导的联系方式,把对方在微博、知乎的个人言论,在电商平台买过的特殊用品,以及小网站的浏览记录,总之各种上不了台面的黑料公开出去。
图源:网络
有人觉得,这种行为离自己很远,实际上大错特错。
“人肉开盒”最恐怖之处在于,比如你在社交平台上随便一句评论,只要让他们不高兴了,你就有可能变成他们的目标。
比如有位博主说,他的一位女粉丝,因为在评论区和另一个男粉丝意见不统一,被对方盯上了。
对方只凭借微博账号,瞬间拿到她的手机号、真实姓名,然后打电话过去骚扰威胁要上门找她。
图源:网络
只要在网上意见不合,就会挂你!
甚至连很多无辜的人,就像开头的女主播小李,即使什么都没做,也会被人无故盯上。
其中,电话“轰炸”是最常见的方式,升级版还有送花圈、发恐吓信等。
曾经,一位扑杀金毛犬的当事民警就遭到了人肉和辱骂。
一些“爱狗人士”往民警家门口送花圈;有的开盒者,甚至还会开通过世亲人的户,给他发信息。
图源:网络
发展到今天,“人肉开盒”的破坏力也越来越强,就连大V、明星都很难躲过。
今年8 月初,B 站有一位百万粉丝的 up 主@汤姆的混乱空间,就被人“开盒”了。他还曝光称,自己在内的15位up主均被开盒。
今年9月份,明星杨迪也惨遭“开盒”。
黑粉不分昼夜纷纷打电话给杨迪,以杨迪最后换号告终。
图源:网络
面对庞大的压力与精神痛苦,心理强大的人暂且可以渡过难关,而有些普通人只能选择轻生来逃避痛苦。
2020年8月1日,一位35岁女医生在泳池遭13岁男童冒犯猥亵。
数日后,女医生全家被人肉搜索。最终,她不堪精神压力,吞下500片安眠药自杀。
血淋淋的案件摆在眼前,却依然阻挡不了躲在黑暗处的开盒者们继续作恶。
“人肉开盒”到底为了什么
其实人肉开盒的本质,就是获取隐私信息,然后非法公开、售卖。
互联网时代,人们的大量信息被明码标价后,一些机构总能倒卖、或者无意泄露客户的个人隐私,这也给了不法分子空间。
图源:网络
在著名的电报网Telegram、暗网,能看到上亿条各类别的个人精准信息被公开售卖。
《经济参考报》调查发现,从“行踪轨迹信息、征信信息、财产信息、住宿信息、通信记录,甚至是面部活体信息,只要点击支付就可轻易获取”。
曾有记者找到一位提供此类违法服务的“开盒者”,调查之后才了解,如今开盒有多简单?
“开盒”一人180元,大概需要30分钟左右,“开盒”信息包括家庭住址、工作单位、社交账号、亲属联系方式等。
图源:网络
据说在买卖信息时,身份证上的照片被称为“大头”,全家的户籍被称为“全户”。
还有博主测试网上的“人肉开盒查询源”。
只要输入手机号,就能查到20多个快递收件地址,还确实是真实的。
图源:网络
你觉得别人不知道自己的手机号?
如今只要拿到被“开”者的社交账号,就可以找到其手机号,进而顺理成章掌握更多的隐私信息。
也就是说,在这种情况下,所有人都可以被开盒。你是不是会被开盒,只取决于有没有人想开你的盒。
毕竟有的开盒者,动机可能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
有参与开盒者直言:“开盒”别人纯粹是为了享受快感。
因为“现实中是一个高中生,碰到女生连一句话都不敢说”,但在“开盒”过程中,简直像个“互联网皇帝”,可以随意拿捏对方的生活。
隐私泄露背后,是人性的阴暗
人肉开盒的作恶程度,并不亚于电信诈骗。
都是利用信息泄露为漏洞,只不过最终目的不太一样而已,一个是劫财,另一个是精神伤害。
对一些本身作恶多端的人开盒,有人还会美其名曰正义行为,但实际上,官方对开盒行为早有定论,就是违法。
图源:网络
如今,平台实名制已经成为趋势。
微信、抖音、微博、B站、小红书、快手等均披露了对外展示“前台实名”的细则。其中,B站已经有百万粉大V公开实名。
各平台官宣“实名制” | 图源:上游新闻
别说平台,我们如今其实已经生活在一个越来越透明的时代。办事登记要实名制,登录求职app要实名、收发快递要实名制……
一方面,实名制规范了互联网平台的环境,可另一方面这些曝光的信息渠道是否会增加隐私泄漏的风险?
对于“实名制”是否能够减少网暴发生,在这里我们也只能留一个问号。
只希望日后,你我永远不会成为那个被人肉开盒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