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前几篇文章分别从《红楼梦》第三回、第六回、第七回文本分析中,找到了原著背后影射的历史事件:
这三回非常有条理地叙述了康熙皇帝首次大婚、试婚、选立六宫的故事,叙事严谨有章法。
能够如此连续、有条理地找到原著隐语背后的真相,足以说明这些故事并非牵强附会,而是内中有着必然的联系。
《红楼梦》内容看似散乱,但是其结构严谨,叙事有层次,这部书本身就有一套自证体系。只要找到其中草蛇灰线伏下的内在关联,就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照见书中隐藏的整个事件。
作者一路设譬娓娓道来,到第七回已经描述完康熙皇帝圆房的所有礼仪程序,那是不是第八回就写玄烨和赫舍里氏的洞房花烛呢?
不是。
如果一直这样按照时间顺序写下去,一则使文章如同流水账没有吸引力,二则极容易被知情者窥破。
所以,《红楼梦》创作过程中运用了许多特殊手法,甲戌本第一回脂砚斋特意交代了该书写作技巧,脂批如下:
事则实事,然亦叙得有间架、有曲折、有顺逆、有映带、有隐有见、有正有闰,以致草蛇灰线、空谷传声、一击两鸣、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云龙雾雨、两山对峙、烘云托月、背面敷粉、千皴万染诸奇书中之秘法,亦不复少。”
脂批中提到的其他具体写作手法还有:伏脉千里、春秋字法、横云断岭法、云罩峰尖法、拆字法、三五聚散法、偷渡金针法、不写之写、未扬先抑法、倒卷帘等等大约四十余种。
作者运用这么多奇特的写作手法,开新面立新场,做传奇。
第六回第七回按顺序讲述一段故事后,就运用了横云断岭法和倒卷帘法。第八回把康熙皇帝圆房的线索截断,而圆房的事情则早就隐藏在第五回贾宝玉的太虚之梦中。
康熙皇帝首次圆房的时间、地点、铺排书中都有影射,下面来结合第五回原著文本探佚康熙皇帝第一次正式的洞房花烛。
一
以宝黛亲密关系引入
本回开头,先描述宝黛二人的亲密关系,为宝玉梦中人有黛玉之影做铺垫。原文如下:
如今且说林黛玉自在荣府以来,贾母万般怜爱,寝食起居,一如宝玉,迎春、探春、惜春三个亲孙女倒且靠后。
便是宝玉和黛玉二人之亲密友爱处,亦自较别个不同,日则同行同坐,夜则同息同止,真是言和意顺,略无参商。
在这段文字处,甲戌本有侧批:
[此句妙,细思有多少文章。]
的确,作者一句话概括了宝黛之间的特殊亲密关系正给人留下无尽的遐思。
两个人“日则同行同坐,夜则同息同止”,这分明就是一对小夫妻。
作者点明夫妻二字,只说二人“亲密友爱处,亦自较别个不同”,为什么不同?因为他二人是举行了大婚的正头夫妻。
林黛玉的历史原型是康熙皇帝第一位皇后赫舍里氏,贾宝玉影射康熙皇帝。
赫舍里氏大婚后待年,直到玄烨十六岁二人才圆房,正式成为夫妻。
皇帝皇后首次圆房,是宫中大事件。现实中的场景作者历历在目,可是如何把它转变为故事隐藏在小说里,作者着实费了一番心思。
二
地点安置
康熙时期,皇后居住在坤宁宫,皇帝居住乾清宫。皇后皇帝大婚是在坤宁宫举行,圆房自然也在坤宁宫。
用什么地方影射坤宁宫呢?就是宁国府。
宁荣二府如同戏场,所有的戏都要在这里演出,其影射地点随剧情不同而变化。在宁荣二府都影射皇宫的时候,宁国府影射紫禁城,荣国府内大观园影射畅春园等皇帝行宫或皇帝后宫。
第五十三回春节宁国府祭宗祠着力描绘了宁国府的九道门和浩大的气势,书中写道:
已到了腊月二十九日了,各色齐备,两府中都换了门神、联对、挂牌,新油了桃符,焕然一新。
宁国府从大门、仪门、大厅、暖阁、内厅、内三门、内仪门并内塞门,直到正堂,一路正门大开,两边阶下一色朱红大高照,点的两条金龙一般。
次日,由贾母有诰封者,皆按品级着朝服,先坐八人大轿,带领着众人进宫朝贺,行礼领宴毕回来,便到宁国府暖阁下轿。
诸子弟有未随入朝者,皆在宁府门前排班伺候,然后引入宗祠。
且说宝琴是初次,一面细细留神打谅这宗祠,原来宁府西边另一个院子,黑油栅栏内五间大门,上悬一块匾,写着是“贾氏宗祠”四个字,旁书“衍圣公孔继宗书”。
这段描写影射的是朝廷春节的祭祀,在紫禁城太庙举行祭祖仪式。书中列出了宁国府的九道门,以此影射皇宫,后文紧接着写出“抱厦前上面悬一九龙金匾”。“九道门”“九龙金匾”都是皇宫的象征。
康熙皇帝首次大婚和圆房都在紫禁城的坤宁宫,所以《红楼梦》中一定要让贾宝玉去宁国府做这场春梦。
宝黛二人生活在荣国府,如何安排他们到宁国府去入梦呢?作者首先设置了一段过门桥段:赏梅。书中写道:
因东边宁府中花园内梅花盛开,贾珍之妻尤氏乃治酒,请贾母、邢夫人、王夫人等赏花。
是日先携了贾蓉之妻,二人来面请。
贾母等于早饭后过来,就在会芳园游顽,先茶后酒,不过皆是宁荣二府女眷家宴小集,并无别样新文趣事可记。
这短短几句话,就把荣国府家眷都邀请到宁国府中来,为贾宝玉在此午睡做好铺垫。
作者在小说中安排好了康熙皇帝圆房的地点,还有一个关键信息一定要交代,那就是具体时间。
要记述皇帝圆房这样重要的事情,时间是必不可少的。这一天是哪一天呢?
正是康熙八年元宵节。
这个时间如何解读出来呢?
就在“梅花盛开”这四个字上。
在这里甲戌本上有一条侧批:
[元春消息动矣。]
脂砚斋指出作者以梅花作为元春的象征,元春生日在正月初一,所以时间确定是在正月。
为什么能肯定是元宵节呢?因为元春省亲安排在元宵节。
甄嬛传中有一个情节,皇帝每个月的初一和十五晚上,一定要去和皇后度良宵。古代把皇上比喻为太阳,皇后比喻为月亮。每月十五的时候,是月圆之夜,这一天阴气最重,利于皇后为皇帝开枝散叶。
正月十五是新一年的第一个月圆之日,对于已经等待了三四年的皇帝皇后来说,安排在元宵节圆房再合适不过。
三
人物上场
故事的时间地点都安排好了,那么就要让人物上场了。第五回秦可卿闪亮登场,作者以贾母眼中高度评价了秦可卿。书中写道:
一时宝玉倦怠,欲睡中觉,贾母命人好生哄着,歇一回再来。
贾蓉之妻秦氏便忙笑回道:“我们这里有给宝叔收拾下的屋子,老祖宗放心,只管交与我就是了。”
又向宝玉的奶娘丫鬟等道:“嬷嬷姐姐们,请宝叔随我这里来。”
贾母素知秦氏是个极妥当的人,生的袅娜纤巧,行事又温柔和平,乃重孙媳中第一个得意之人,见他去安置宝玉,自是安稳的。
秦可卿在贾母心中,那叫一个完美,被誉为贾母重孙媳妇中最得意的一位。
秦可卿身上充满了矛盾点,贾母认为她办事“极妥当”,后文秦可卿把宝玉安排去自己卧房睡觉,有婆子还提醒说不合适。可是,前面有贾母的定评,说明秦可卿的安排是极其恰当的。
我们看秦可卿第一句话,她说“我们这里有给宝叔收拾下的屋子”。
这句话其实是一个呼应。有心的朋友可能会记住,黛玉初进贾府安排寝室的时候,作者留了个话头。我们回顾一下原文:
当下,奶娘来请问黛玉之房舍。贾母说:“今将宝玉挪出来,同我在套间暖阁儿里,把你林姑娘暂安置纱橱里。等过了残冬,春天再与他们收拾房屋,另作一番安置罢。”
秦可卿说宁国府有给宝玉收拾好的屋子,呼应贾母说的等到春天再给宝黛二人安排房屋。上文“梅花盛开”四个字交代了这是春天,所以第五回贾宝玉在宁国府午睡对接的是第三回贾母为宝黛安排房舍的话头。
有了这番对应,第五回所有的疑问都迎刃而解。
宁国府为什么要给宝玉收拾屋子,而且还是上房?
贾宝玉影射康熙皇帝,宁国府影射紫禁城,那里自然是他的家,宁国府为贾宝玉安排上房是必然的事情。
秦可卿首先领贾宝玉到了上房,这里挂着一幅《燃藜图》,对联是: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这处上房影射的应该是乾清宫,康熙皇帝的宫殿。贾宝玉不喜欢这里的氛围,只是作者的一个小手段,不然怎么去秦可卿卧房呢?
接下来秦可卿领着贾宝玉到了自己的卧房,这里就是坤宁宫了。
玄烨和赫舍里氏大婚和圆房的地方,那里承载着二人最美好而独特的时光。
书中对秦可卿卧房有一段描写,历来为人们津津乐道,原文如下:
案上设着武则天当日镜室中设的宝镜,一边摆着飞燕立着舞过的金盘,盘内盛着安禄山掷过伤了太真乳的木瓜。
上面设着寿昌公主于含章殿下卧的榻,悬的是同昌公主制的联珠帐。
宝玉含笑连说:“这里好!”
秦氏笑道:“我这屋子大约神仙也可以住得了。”
说着亲自展开了西子浣过的纱衾,移了红娘抱过的鸳枕,于是众奶母伏侍宝玉卧好,款款散了,只留袭人、媚人、晴雯、麝月四个丫鬟为伴。
秦氏便分咐小丫鬟们,好生在廊檐下看着猫儿狗儿打架。
甲戌本在此处有侧批:
[设譬调侃耳,若真以为然,则又被作者瞒过。]
脂砚斋提醒我们,秦可卿卧室内摆设的这些古董,都是一种象征,作者用来做譬喻的。
这一段文字极尽奢华,总体呈现的只是一个信息:帝王后宫。武则天、赵飞燕、杨贵妃,这都是汉唐时期著名的后妃;寿昌、同昌两位公主都是皇帝的金枝玉叶。
通过这些信息,作者等于宣告了秦可卿的身份,她的原型人物就是康熙皇帝的第一位皇后赫舍里氏。
上篇文章提到,第二回冷子兴介绍贾蓉十六岁,没有说他已经完婚。
第五回空降了一个“贾蓉之妻”,暗喻秦可卿是新娘,贾蓉十六岁完婚,这件事影射康熙八年,玄烨十六岁正式圆房。
秦可卿影射赫舍里氏,秦可卿影射康熙皇帝的皇后赫舍里氏,贾宝玉影射康熙皇帝,由秦可卿去为贾宝玉安排卧房自然最安稳、极妥当。
作者行文至此,时间、地点、人物都已经安排妥当,接下来就要展开事件。可是,宝玉和秦可卿的结合却不能明写,作者只好把它写入梦中,这就有了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一段传奇故事。
四
梦中成婚是事实
秦可卿进入贾宝玉的梦境,成为他梦中的妻子。作者为什么不直接让黛玉进入宝玉梦中,直接写出木石姻缘?
还是那句话,这部书写成后按照王熙凤原型大佟佳氏的要求修改了。
但是,在贾宝玉梦中成亲之前,作者巧妙地嵌入了林黛玉的信息,林黛玉已经被接近太虚幻境。原文如下:
宝玉恍恍惚惚,不觉弃了卷册,又随了警幻来至后面。但见珠帘绣幕,画栋雕檐,说不尽那光摇朱户金铺地,雪照琼窗玉作宫。
更见仙花馥郁,异草芬芳,真好个所在。又听警幻笑道:“你们快出来迎接贵客!”
一语未了,只见房中又走出几个仙子来,皆是荷袂蹁跹,羽衣飘舞,姣若春花,媚如秋月。
一见了宝玉,都怨谤警幻道:“我们不知系何‘贵客’,忙的接了出来!姐姐曾说今日今时必有绛珠妹子的生魂前来游玩,故我等久待。何故反引这浊物来污染这清净女儿之境?”
看到了吧,“必有绛珠妹子的生魂前来游玩”,也就是说,林黛玉这一天一定会到太虚幻境的。警幻仙子遇见宝玉的时候,其实正在去接黛玉。
警幻在接黛玉的路上遇到了宁荣二公之灵,委托她好好教育宝玉,于是警幻就全程陪同宝玉了,那林黛玉还来不来太虚幻境呢?
书中写的是“必有”绛珠会来,所以不管警幻接不接,黛玉都会进入太虚幻境。
黛玉进太虚属于暗笔,贾宝玉进入卧房看见的女子,真正就是林黛玉。书中描述如下:
警幻见宝玉甚无趣味,因叹:“痴儿竟尚未悟!”
那宝玉忙止歌姬不必再唱,自觉朦胧恍惚,告醉求卧。
警幻便命撤去残席,送宝玉至一香闺绣阁之中,其间铺陈之盛,乃素所未见之物。
更可骇者,早有一位女子在内,其鲜艳妩媚,有似乎宝钗,风流袅娜,则又如黛玉。
有人可能会说,原文写得清楚,秦可卿是“兼美”,既有薛宝钗的妩媚,又有黛玉的袅娜,你凭什么说她实际是林黛玉?
因为作者描述秦可卿生得“风流袅娜”,而对黛玉的形容也是“风流袅娜”;再有,秦可卿把宝玉领入自己卧房,“亲自展开了西子浣过的纱衾”,林黛玉正是被比喻为西施的。
秦可卿的真身是林黛玉,贾宝玉的第一次婚姻,一定属于林黛玉。为什么要夹杂着薛宝钗?还是为了写给大佟佳氏看的。
再看警幻仙姑对宝玉婚姻的安排,书中写道:
今既遇令祖宁荣二公剖腹深嘱,吾不忍君独为我闺阁增光,见弃于世道,是特引前来,醉以灵酒,沁以仙茗,警以妙曲,再将吾妹一人,乳名兼美字可卿者,许配于汝。
今夕良时,即可成姻。不过令汝领略此仙闺幻境之风光尚如此,何况尘境之情景哉?而今后万万解释,改悟前情,留意于孔孟之间,委身于经济之道。”
说毕,便秘授以云雨之事,推宝玉入帐,那宝玉恍恍惚惚依警幻所嘱之言,未免有阳台巫峡之会。
数日来,柔情绻缱,软语温存,与可卿难解难分。
黛玉柳絮词中写道,
“飘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
这一句是对宝玉梦中和可卿“柔情缱绻”的呼应。
宝玉梦中和秦可卿结为夫妇,是由警幻仙子正式许配的,秦可卿是贾宝玉的正式妻子。
警幻仙子教授宝玉云雨之事的环节,呼应第六回袭人和宝玉偷试以及第七回贾琏戏熙凤的情节,都暗写康熙皇帝和赫舍里氏圆房之前,已经有过经验,大佟佳氏是他的第一个女人。
因此,大佟佳氏在康熙皇帝生命中具有特殊意义。
结论
第五回贾宝玉梦中和秦可卿成婚,二人有鱼水之欢,暗示康熙皇帝和赫舍里氏皇后圆房,时间是康熙八年元宵节。
思考
康熙皇帝和赫舍里氏的圆房为什么不被记载,而要作者在《红楼梦》中隐曲地影射出来?
难道皇帝圆房的事情进行地并不顺利?
宝玉醒来之时,秦可卿正看着猫儿狗儿不要打架,这暗示什么?
正是:
每逢三五便团圆,帝后情深也缱绻。
阎王海鬼惊春梦,个中因由苦难言。
原创不易,感谢关注,青溪邀您:
共话红楼,同解其中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