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个时辰怎么读 12个时辰怎么念
12个时辰,是中国古代一种计时方式。每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2个小时,一天分为12个时辰,从早上5点到晚上7点。在古代,人们利用太阳的位置来确定时间,因此每个时辰的名称也与太阳的位置有关。
子时
子时是一天的开始,从夜里11点到凌晨1点。子时的名称来源于古代农民的生活习惯,因为在这个时候,老鼠会出来觅食,而老鼠在古代被称为“子”,因此这个时辰被称为“子时”。
丑时
丑时是从凌晨1点到3点。丑时的名称来源于古代农民的耕作习惯,因为在这个时候,牛会开始吃草,而牛在古代被称为“丑”,因此这个时辰被称为“丑时”。
寅时
寅时是从凌晨3点到5点。寅时的名称来源于古代农民的观察习惯,因为在这个时候,老虎会出来觅食,而老虎在古代被称为“寅”,因此这个时辰被称为“寅时”。
卯时
卯时是从早上5点到7点。卯时的名称来源于古代农民的生活习惯,因为在这个时候,兔子会出来觅食,而兔子在古代被称为“卯”,因此这个时辰被称为“卯时”。
辰时
辰时是从早上7点到9点。辰时的名称来源于古代农民的农作习惯,因为在这个时候,龙会开始出现在天空中,而龙在古代被称为“辰”,因此这个时辰被称为“辰时”。
巳时
巳时是从早上9点到11点。巳时的名称来源于古代农民的生活习惯,因为在这个时候,蛇会出来晒太阳,而蛇在古代被称为“巳”,因此这个时辰被称为“巳时”。
午时
午时是从中午11点到下午1点。午时的名称来源于古代农民的生活习惯,因为在这个时候,太阳会直射到头顶上,而太阳在古代被称为“午”,因此这个时辰被称为“午时”。
未时
未时是从下午1点到3点。未时的名称来源于古代农民的生活习惯,因为在这个时候,羊会开始吃草,而羊在古代被称为“未”,因此这个时辰被称为“未时”。
申时
申时是从下午3点到5点。申时的名称来源于古代农民的生活习惯,因为在这个时候,猴子会出来玩耍,而猴子在古代被称为“申”,因此这个时辰被称为“申时”。
酉时
酉时是从晚上5点到7点。酉时的名称来源于古代农民的生活习惯,因为在这个时候,鸡会下蛋,而鸡在古代被称为“酉”,因此这个时辰被称为“酉时”。
戌时
戌时是从晚上7点到9点。戌时的名称来源于古代农民的生活习惯,因为在这个时候,狗会开始站岗,而狗在古代被称为“戌”,因此这个时辰被称为“戌时”。
亥时
亥时是从晚上9点到11点。亥时的名称来源于古代农民的生活习惯,因为在这个时候,猪会开始睡觉,而猪在古代被称为“亥”,因此这个时辰被称为“亥时”。
12个时辰的名称都与古代农民的生活习惯有关,反映了中国古代人们对自然环境的观察和认识。这种计时方式虽然已经不再使用,但是仍然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