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战经验丰富就等于战斗力强吗?越军给出了答案。有没有想过,实战经验丰富就等于战斗力强吗?越南军队在漫长的战争年代里,连年征战并积累了大量作战经验,被外界称为"游击战鼻祖"、"历史上最优秀的游击者"。但是,这支经验老道的军队在1979年对华自卫还击战中却节节败退,几乎丧失全军。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一惨败?
越南军队自1944年成立以来,先后经历了抗法、抗美、入柬、对华等一系列战争,可谓打遍了半个多世纪。在这漫长的战争岁月里,越军不断吸取***和前苏联军队的经验教训,并加以本土化改造。然而,尽管如此,越军的实力却并不如眼前的"资深"作战经验那般强劲。
首先,越军内部矛盾重重,上层存在着元老派、抗法派、抗美派、南方派、留苏派等多个派系,权力之争使军心不稳。比如抗法老将朱文晋等主和派人士,就被剥夺军权,被迫"休息"。
其次,越军干部质量参差不齐。上尉至中校为中级干部,他们大都有军校培养,实战经验丰富;但准尉至中尉的下级干部,则多为年轻而冲动之辈。另有一批老军官虽然技术全面但年事已高,待遇又低,因而怨气重重。
再者,越军士兵绝大多数是被迫入伍、年纪偏小的青年。他们纪律散漫,逃亡现象时有发生,对战争也缺乏热情。当局不得不祭出"三要五不准"的严厉条令,并在各级插入"特务",监视军人言行以维持军纪。
此外,越军的军事思想充其量也就是将中国和苏联的理论胡乱拼凑而成的"大杂烩"。他们固然擅长游击战,却无大兵团作战能力。1979年对越自卫还击战中,我军广州军区第55军仅用了9天时间,就将集中了3个主力师的谅山据点攻陷,歼敌上万;1984年老山战役中,越军加强师规模的反扑也在一天之内就遭到彻底挫败。
可见,尽管越军曾在抗法抗美中斗争出了一股"***干劲",但其军事体系的种种痼疾并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单单靠着战争实践是无法真正锤炼出一支现代化正规军的。面对***雷厉风行的"人民战争",越军终究还是节节败退。
越军在战争年代虽然打拼出一身阔气,但终究还是个不折不扣的"半吊子"。他们对于现代化正规作战的认知太过肤浅,只是生搬硬套地模仿中国和苏联的理论,却没有很好地将这些理论内化为自己的东西。
比如越军的《越南战役学》一书,就是为了故作"正规"而硬塞进一节有关战略空降兵的内容,可实际上越军根本就没有这一兵种。再比如他们为营造所谓"正规军"的虚假形象,还专门在军校开设了一些看似高大上的课程,可实际上对真正提高战斗力并无多大裨益。
一去不慷不尽,二了不鲁莽遽,这就是越军在吸收外军理论时的通病。他们对中国和苏联军事思想的拿捏把握太过生硬,以致于最终只能将其拚腰捆绑在一起,形成一股怪异的"杂烩军"气息。
当然,越军的这种学习模式也非出于本意。毕竟一个刚从法国殖民统治下解放出来的小国,军事实力自然远不如中苏这些传统强国。一味模仿、东拼西凑,也算是权宜之计罢了。但就是这种不伦不类的理论体系,最终还是酿下了1979年中越战争的惨败。面对***雷霆万钧的人民战争全面战,越军的所谓"游击战专家"们便暴露出了疲软无能的一面。
我军当年出动的广州军区第55军,就给了越军一记当头棒喝。这支年轻的部队凭借人民战争的策略和战术,在短短9天时间内便攻陷了越军三个师的大本营谅山,歼敌上万,将越军打得丢盔卸甲、溃不成军。1984年的老山战役中,越军更是遭遇了有史以来最惨痛的一次挫折。当时他们出动了加强师规模的兵力,期望在老山前线打开一个突破口。可惜指挥涣散、协同性差,加之我军猛烈的炮火打击,导致这次"反扑"只坚持了区区一天就草草收场,伤亡高达3000余人,创造了越军单日损失最高纪录。#头条首发大赛#